首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六篇

观后感 |

时间:

2022-09-27

|

推荐访问

【www.ndcksc.com--观后感】

观后感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从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牺牲奋斗救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斗争中,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都英勇悲壮,可歌可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奋斗,用几十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大国,第一制造大国。

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这个最根本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百年来实现党的领导的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直为此艰辛奋斗,始终不渝。

走向新的辉煌,必须牢记这个初心,始终不渝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新的征程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党的奋斗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弄清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逻辑关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坚决防止和反对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始终以人民为天、以人民为江山,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必须落实人民主体地位,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落实人民主人权力,用制度保证人民享有广泛而实在的民主权利,成为国家、社会生活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以满足人民不断增强的对美好生活新需要为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使发展造福于人民,通过发展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月革命胜利,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的指导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状况,解决中国问题,制定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思想,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在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中,得出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提出新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党的征程中能够战胜一切敌人,能够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能够化解所有的风险挑战,都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指导。

继续推进党的事业,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弘扬党的百年成功这一宝贵经验,继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整研究,把中国情况弄清楚,把新环境新问题弄清楚,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指导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极大活力,展示极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防、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极大提高。

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艰辛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决不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自主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形成了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建立一支完全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军队建设,武装斗争的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人民军队在战火中百炼成钢,愈益强大,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了中国境内一切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以英勇牺牲精神与撼天动地的气概捍卫了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在反击外国侵略,保卫边境,巩固国防中始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中国人民和平安宁生活与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新的征程上,必须高度重视国防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国家的发展、安宁与外部世界的环境息息相关,以先进的理念,独立自主,和平友好的方式处理好与外国的关系,既是本国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良好秩序,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倡导和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平等相处携手前进,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继续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创造辉煌的重要经验。进行英勇斗争是党所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党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反动势力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贯穿着与落后思想、旧的生产关系、与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与国际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各种形式的斗争。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改革,为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党带领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我们要充分看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充分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前进的道路上,会存在各种困难、风险、干扰、挑战。为了世界和平,为了更好的国际秩序,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为了中国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为了中国和平发展,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以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坚持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及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新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是百年征程中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和经验。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弘扬党的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坚持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形式的作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建设各方面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高度重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路线和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高度重视党的自我革命,持久搞好反腐败斗争,通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2

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坚持和发展、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开辟了新境界。把和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遵循,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得到弘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提出,并不是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一个终点,而是说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3

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的强大思想武器,有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伟大胜利;******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是开启全面建设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才能奋力谱写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4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新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10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历史性变革。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制度机制日益完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会议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我国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国家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为动员打好国家安全总体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近年来,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核安全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密码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出台。

我国基本形成了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我国所处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0年来,我国政治安全进一步巩固,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发展与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各地各部门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7月中旬,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交出成绩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

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近10年来,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2021年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到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25.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

走进江西省首家国家安全教育示范点——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管理处一个社区,小朋友们正在玩一款VR红色宣教小游戏。

“这款小游戏是我们发挥VR产业优势开发的,通过沉浸式宣教体验,传导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意义,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说。

红谷滩区委国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要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群众语言”,才能达到“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履行反间谍、维护政治安全、海外安全保卫等职能,侦破一批危害国家安全重大案件;贯彻落实香港国安法,依法惩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外部势力和敌对势力“反中乱港”的一切图谋。

国家安全机关出台《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为维护国家安全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近年来,各地高校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以生动、真实的案例向高校师生展现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行为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经过综合施策、持续努力,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领域安全的人民防线进一步巩固。

10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是对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必然选择和有力证明。

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抗争、失败、寻路,在那个时代反复上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艰难的开创性探索。列宁曾形象地将之比喻为“千辛万苦攀登一座未经勘察、人迹未到的高山”,需要英勇无畏的探索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走自己的路,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发扬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迅速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坎坷而不气馁,靠的是革故鼎新、求变图强的创新精神。历史经验表明,别人的路,我们搬不来,搬来了也走不通。只有从国情出发,勇于开拓,敢于蹚出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正是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摸规律,我们党才带领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继续走稳、走好这条自己的路,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篇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民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使中国政治保持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单一制国家结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平等和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温暖。

党领导人民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使中国不会出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民窟现象。对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党还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解禁让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长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比如,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用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等等。

虽然这一时期的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了党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应坚持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报告还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将其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还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创新型国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他特别重视脱贫攻坚,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他还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须体现公平正义,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指出,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要求,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了信心。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避免政治上的无序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以及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还要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清了执政党的使命。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党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得到快速发展。而对外开放则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外国的资源能源和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其他国家创造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全面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已为中国的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也从不同方面反衬和佐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所在。中国已成功走出非西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和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心得体会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建军大业观后感200字

发展对象在支部大会上发言稿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心得体会

2020发展对象汇报

《四世同堂》1000字读后感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

自我鉴定1000字左右

长津湖观后感800字作文

延伸阅读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21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20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18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18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18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
2024-02-06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06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2024-02-06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
2024-02-05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以下是小编
2024-02-05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