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五篇】

【www.ndcksc.com--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Job Summary/Work 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五篇】,欢迎品鉴!

【篇一】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

垃圾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上海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促进源头减量是本市“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推动本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促进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减量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将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监督项目之一。

自6月份以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开展了监督调研。委员会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并结合代表书面意见督办、“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等工作,深入了解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部分区县绿化市容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居委会、物业企业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减量化工作的情况。同时,各区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受委员会委托也对垃圾分类试点进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减量监督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多次参加调研。

一、本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日益突出的垃圾处置问题。2010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从2011年起,人均垃圾处理量以2010年为基数每年减少5%,到2020年要实现减量50%的目标。垃圾减量目标明确写进了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市绿化市容局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为实现规划目标,今年市政府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之一,并部署在全市18个区县1000个居住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一)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今年5月15日在全市17个区县推开首批100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11月中旬全市计划试点的1000个小区将全部推开。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累了经验。

1.各区县和有关街镇因地制宜做了积极探索

为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年度减量化指标,各区县和有关街镇高度重视,根据区域特点和试点小区实际情况在发动家庭参与和推进分类投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在发动家庭参与方面,有的街道积极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并加强与物业企业的联动;有的街镇积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指导居民规范分类;有的街镇采取了建立“绿色账户”等物质激励手段,引导居民开展分类;有的小区采取对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家庭公开给予精神激励等手段,督促未参与的家庭积极行动。在政府履职方面,为解决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问题,各区县从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厨余果皮(湿垃圾)处置系统建设。譬如,浦东在美商生化处理厂开辟专门车间处理厨余果皮,松江、金山引进大型生化处理设备,用于集中处理居住区分出来的厨余果皮,闵行正在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专业厨余果皮处置设施,青浦赵巷镇积极探索湿垃圾的综合利用。

2.试点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基本达到全覆盖

为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市绿化市容局在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会同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环保局等部门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载体,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发动。区县政府、街镇、居委会结合试点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开展,试点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从部分市人大代表实地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看,试点小区的居民基本上都知道垃圾分类工作。

3.现行的垃圾分类模式在试点中被广泛接受

去年委员会曾就垃圾管理工作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开展了课题研究。通过对本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构成的测算分析,厨余果皮垃圾(湿垃圾)占到居民家庭生活垃圾量的60%左右。这些湿垃圾混合在各类生活垃圾中,收集运输过程中滴漏和臭气问题突出,简单填埋处理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此,课题组提出要对原有的分类标准进行简化,建议在居民家庭实行干/湿垃圾(厨余果皮)分类,目的是既要有利减量又要方便居民操作。试点表明,家庭实行干/湿垃圾分类比较切合居民生活的实际,试点小区的居民反映这一分类方法简单易行,普遍表示能够接受。

(二)试点工作暴露出的不足和难点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也暴露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和难点问题。

1.垃圾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

垃圾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必须对这项工作进行整体研究设计,加以系统推进。但从调研看,目前还没有对这项工作开展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依然停留在填埋、焚烧这一末端处置环节。今年开展试点工作,也只是选取了垃圾管理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家庭分类投放,而对于源头如何减量,资源如何有效回收,垃圾分类之后如何分类收运、处置,以及如何资源化利用等其他重要环节还没有同步开展相应的试点。如果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不能同步推进,已经开始的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就失去意义并难以持久。

2.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尚未落实到位

去年市政府通过会议和文件等形式,明确了相关部门在垃圾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各区县政府也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但基层普遍反映这些部门中真正落实文件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不多,仍然存在绿化市容部门孤军作战的现象。不少工作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尚未实质性启动。譬如,源头减量工作,包括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推行净菜上市等没有明显进展。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建设和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进度不大,特别是相关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再生资源产品进入市场的产品标准等,目前基本上还未起步。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虽是垃圾处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但对于上述这些系统性问题的研究和综合性政策的制定客观上难以作为,必须要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主动配合。从调研中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来看,有些部门并未真正将垃圾管理工作视为己任,认为这些不是主业,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反问“这项工作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3.垃圾分类之后的后续利用存在较大问题

这次试点的核心是要通过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化利用。但调研发现,垃圾分类试点以后,多数区县的做法是将分类出来的湿垃圾压水之后再送去填埋或者焚烧,并没有实现预想中的资源化利用。各区县普遍反映,湿垃圾后续利用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开。一是资源化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各区县湿垃圾末端处置设施由于规划选址和建设周期等原因,多数无法与试点工作同步推进,分类试点开展后各区县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设施建设滞后、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全程分类物流的安排,限制了分类试点的进度。二是再生产品出路存在障碍。从目前湿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看,主要是用来制造肥料和饲料(饲料添加剂)。但由于国家在厨余果皮垃圾制造肥料和饲料方面尚未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造成湿垃圾的再生产品难以取得许可证进入市场,没有合适去向。目前生产的肥料因为数量小,可以靠园林绿化使用消化,一旦垃圾分类全面推开,湿垃圾量会大幅增加,产品出路将更成问题。因此,即便相应的处理设施建好了,不解决产品出路问题,这项工作也难以有效推进。三是资源化利用途径单一,市场作用没有发挥。从目前我国环保发展水平看,资源再生利用产品由于社会接受度和成本价格等原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产品的销路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涉足垃圾回收加工利用这类项目,这就造成市场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而单靠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本高,效能低。

4.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居民参与率不高

各方面的调研显示,试点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较高,但参与率不高。据有些区县介绍,第一批开展试点的小区由于是精心挑选的,加上工作聚焦度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大概能达到50%左右,但后面推开的试点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就只有30%左右;分类的准确性普遍较低,不少小区居民能够准确分类的只有20%左右,70%以上需要进行二次分拣,有的小区甚至分与不分几乎没有区别。基层部门认为,居民参与率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社会宣传动员不到位。目前垃圾分类的社会宣传发动强度还不够,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难以见到相关内容,而且目前宣传发动的形式还是比较枯燥、单一,效果有限。多数试点区居民接触到的只是小区里的横幅和宣传小册子,对于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以后具体怎么处置等都没有直观认识,很难入脑入心,更难形成良性互动。也有一些居民因为以往垃圾分类标准一变再变,工作做做停停,或者因为看到分类之后仍是混装混运,而心生抵触情绪。二是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不少居民并未意识到参与垃圾分类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从试点来看,在一些中高档小区,居民多为中青年群体,接触环保信息的渠道理应较多,但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反而不高。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图方便无暇进行分类,有的是因为家庭聘请的钟点工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还有不少人是对此漠不关心,甚至出现有的居民被卫生保洁员几次指出垃圾未分类之后,干脆就将垃圾袋扔在门口不送到垃圾箱房投放的情况。三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比较匮乏。有的试点小区采取了一点激励措施,如对分类做得好的奖励小盆植物,但多数试点小区还是以宣传为主,再给每户家庭免费发垃圾桶和垃圾袋,缺乏其他有效的激励引导措施,加上目前对于不分类的家庭客观上也没有什么约束机制。前无引导后无助推,以致居民的参与率难以提高。

5.试点期间的有些做法恐难推广

调研中,基层部门普遍认为试点中的有些做法虽然眼前发挥了作用,但不是长久之计,更无法全面推广。一是全部由政府买单的投入模式财力难以承受,也不利于居民树立责任意识。试点期间,各级政府除了斥资改造垃圾箱房,建设小压站、中转站,添置分类收运车辆外,居民家庭存放湿垃圾所需的垃圾桶(约18元/个)、垃圾袋(可降解的为0.16元/个)也都是政府采购以后无偿派发给居民,有的街镇还要负担垃圾分类指导员、分拣员和志愿者的补贴。据有的街道初步统计,其辖区内12个小区开展分类试点半年来,街道各类投入已将近300万元,如果辖区内65个小区全部推开,一年预计要投入2千万到3千万元。如果再推广到全区、全市,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财政支出。免费发桶发袋还带来一个明显的副作用,不少居民认为这项工作是政府“要我做”的。二是主要依靠二次分拣的做法弊端不少。目前试点小区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因分类准确性差,多数要经过小区卫生保洁员或者分拣员二次分拣。居委会和物业部门普遍认为问题不少。首先是分拣的工作量很大,保洁和分拣人员不堪重负。其次是,现在从事二次分拣的多是物业部门聘请的保洁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势必需要增加相应的劳动报酬,物业企业本身生存困难,实在难以长期负担这笔额外开销。再者,二次分拣还带来恶臭等问题,影响小区环境,引起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应。三是单纯靠高强度人力物力投入难以持久。区县相关职能部门、街镇、居委会普遍反映,今年为了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各部门、各单位都是全力投入,但垃圾分类工作毕竟是一项长期任务,单纯地靠人力物力投入难以持久,基层部门也不堪重负,必须依靠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

二、对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高垃圾处置水平,对上海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当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众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社会持之以恒,共同努力,才能有所作为。针对试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下列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促进部门责任落实

由于垃圾管理工作系统性强,涉及的部门众多,从现状来看,市绿化市容部门难以一己之力作全面推动。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更高层次的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这项工作;明确由综合部门牵头对全市垃圾管理工作开展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加强量化考核,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推进垃圾管理工作。

(二)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发动

在起始阶段,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车载视频、分众传媒等各种媒介,采用各种更加直观、更加切合实际、更易被接受的形式,持续高密度地开展宣传动员。一是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本市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学计划,从少年儿童抓起,通过“小手牵大手”的辐射作用,逐步引导广大家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二是要针对居民、外来流动人员、家庭保姆和钟点工等不同群体的特点,研究开展相应的培训和宣传。三是将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和末端处置的具体流程清晰地告知公众,让公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开展垃圾分类对于社会的意义。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的国家机关单位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应当率先推广垃圾分类,着力提高分类水平,成为全社会的示范。

(三)要加快设施建设,使收集、运输、处置系统与垃圾分类工作相匹配

一是要加快推进相应的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系统,并根据收运处置系统的建设情况确定下一步居住区垃圾分类的推广规模。二是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对于新建小区要同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新账不欠。

(四)要抓紧开展各项政策研究,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既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用政策来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一是要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界定清楚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责任,解决当前各方面反映集中的投入机制单一、市场作用没有发挥、社会参与和各方协同不够等共性问题。二是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引导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当前要重点研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进净菜上市,促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要加紧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再生资源产品的出路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产业发展和市场发育,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建筑(装修)垃圾、厨余果皮垃圾、农业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等多渠道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垃圾焚烧、填埋量。

(五)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问题

目前厨余果皮垃圾、装修垃圾、废旧玻璃、废旧纺织品等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和鼓励相关技术研发,加强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支撑,解决减量化、资源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拓宽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市居民生活垃圾的构成和特点,研究一些垃圾就地消纳的技术,减小末端集中处置压力,譬如居民家庭厨房垃圾粉碎设备,企事业单位和集贸市场的就地处置设施。同时要积极研究制定或者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为再生资源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依据,并规范产品生产和实际应用。

【篇二】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8年监督工作计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组织调研组,在施佩斌副主任的带领下,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对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3月2日上午,常委会邀请区农办负责人作《黄岩区农村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开展知识培训;3月2日下午,蔡康主任带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宁溪镇岭根村、宁溪镇垃圾处理场、澄江街道凤洋村和黄岩生态垃圾填埋场;3月9日上午,召开由区府办、区农办、综合行政执法局、教育局、财政局、黄岩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妇联、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和意见建议,并进行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5年,我区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四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定”(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区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分片集中式处理模式,在全区建设23个垃圾处理站,配备中型桶装垃圾分类运输车19辆,发放30升双胆组合垃圾桶16万只。

(一)强化责任落实。出台《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实施方案》,由区长亲自挂帅,组建领导小组,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各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区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督查排名通报,并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考核和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加大要素保障。在资金投入上,除区里集中采购23套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设备、16万只分类垃圾桶和19辆中型分类运输车外,乡镇街道按照300户以下行政村补助1.5万元、300户以上行政村补助2万元的标准开展村内分类运输车采购。在用地保障上,优先利用原垃圾中转站改建新建,推进终端落地。在技术保障上,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加强设备安全性、能耗、处理指标等比选,选择适合本地的垃圾终端处理模式。

(三)规范处理流程。目前我区在个别村庄开始推行生活垃圾“两分法”,以能否腐烂为标准,由农户先进行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的初步分类,再由村卫生保洁员(分拣员)按照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标准进行再次分拣,不同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可腐烂垃圾运送到各乡镇街道的终端堆肥减量处理,不可腐烂垃圾经乡镇中转,由黄岩区废弃物生态填埋场统一填埋处理。

(四)营造分类氛围。个别村庄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运用互联网+,探索推行垃圾“实名制”“积分兑换”等特色做法。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改造,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区级有关部门加强了相关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巾帼先行”“小手拉大手”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妇女、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进村入户。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但还存在一些困难、不足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干部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认识上还有偏差,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大部分乡镇没有真正启动垃圾源头分类的工作。有的乡镇街道只注重示范村建设,缺少由点及面的系统落实。有的地方搞突击行动,长效化机制建立和运行不足。还有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城区的垃圾分类都还没有实现,对我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信心不足。农户根深蒂固的老观念、生活老习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

(二)终端技术有待提升。调研中反映,目前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设备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工艺的成熟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缺少相关的检验标准,处理工艺不成熟、功能不全面、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设备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和高浓度污水不能进行自净,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三)利用回收体系滞后。目前我区没有专门的检测监管机构,可腐烂垃圾通过终端处理产出的肥料,其肥力和物质含量如何,缺少数据支撑,影响了其利用推广力度。农村历来有回收废旧物品的习惯,村民在垃圾丢弃前进行分选,将其中可以卖钱的部分保留下来。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废品价格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废品换钱”“废品换物”的观念被冲淡,致使很多可回收垃圾也都进行填埋处理。

(四)运维资金压力较大。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我区农村大多没有开展垃圾收费或收取保洁费,再加上全区的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调研中普遍反映,垃圾分类实行后,村保洁员(分拣员)人数增加(有的村不增加人数,但增加工作量),相应的人工工资支出增多,再加上积分兑换礼品,很多村表示难以承受资金压力,希望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再加上终端设备的运维费用(包括购买菌种、互联网维护、电费等),后期的资金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三、建议意见

针对存在的困难、不足和问题,下一步需要着眼于“长效”,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项措施,向群众普及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从“政府要我分”转为“我要主动分”。要改变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要清醒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应付上级考核,而是生态文明新内涵的要求,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拉高标杆、走先一步,才是真正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机关干部、党团员要带头,人大代表要做表率,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妇联要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共同营造浓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氛围。新闻媒体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二)加强资金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快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区财政要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落实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专项资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运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垃圾处理按量收费,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群众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三)加强技术支持。为避免“分而后混”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尽早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政府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基础设施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定相关实施性技术规定,明确建设标准。要培训农村垃圾分类技术骨干,积极探索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管终端站点运行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设置长久正常运行。

(四)加强回收利用。要加强对可腐烂垃圾通过终端产出的肥料的检测和质量监督,使之成为新的生态产业。要完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崇尚节俭、科学、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要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

(五)加强法制保障。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以及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篇三】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

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根据今年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4月份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专门印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监督实施方案,成立4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副主任任玉明、王祖焕、厉秀珍带队,深入鹿城、瓯海、乐清等5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9个相关部门的汇报。同时,采取专项调研与专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应用于专题询问会的提问清单,为开好专题询问会做基础准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市政府坚持全域推进、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呈现提质提效、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高规格召开全市推进大会,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初步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基层党组织坚守一线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7.79%、各县(市、区)达77.54%,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3.6%,2019年全市垃圾增长率下降至0.76%,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市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市对县(市、区)考绩项目和“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比拼亮晒内容,全面调动基层积极性。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专班及实体化运行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专业化开展。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三)分类处置体系初步建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共推进”的要求,全过程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是分类投放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市246个住宅小区有序推行“高层撤桶”“撤桶并点”,116个商业街(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累计创成示范小区176个、示范机关477个。二是分类运输体系逐步建立。全市已打造分类运输线路390条,试点打造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站15个,健全有害垃圾收运站点管理。三是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分拣(交易)中心11个,设置320个快递网点绿色回收区,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四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温州共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16座,日均处理能力10390吨,基本满足现实需求。今年将建成8座处理设施,其中垃圾焚烧厂3座,餐厨垃圾厂5座,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常态化开设“垃圾分类,温州行动”等新闻专栏,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同时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等,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基金奖励”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市民养成分类习惯(如鹿城积极探索推广“智能化+积分制+实体超市”的“广信模式”,瓯海区有害垃圾上门收集,洞头区将每月15日设为有害垃圾“兑换日”等),居民参与率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源头减量还需加大力度。虽然垃圾增长态势有所遏制,但结构性的生活垃圾源头增长不容忽视。目前,我市“光盘行动”“限塑令”等源头减量手段效果不佳、覆盖面不广。虽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已实现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但使用量仍然很大。且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外卖盒、快递包装等废弃物急剧增长,成为源头减量工作的一大难点。

(二)分类投放质量有待提高。老百姓主动分类投放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目前的工作方法主要依赖于桶边督导、上门规劝等高强度人力监管模式,难以持续和推广。执法监管比较薄弱,处罚手段用的还不多、处罚金额也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物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高层撤桶”并未全覆盖。总体来说,分类投放的质量、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分类收运体系有待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还存在漏点和盲点。一是收运环节仍不完善。依旧存在“混收混运”现象,挫伤群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转运设施有待优化。易腐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备不足,垃圾运输车更新改造不到位,部分车辆未达到密闭运输的标准,无规范防护及环保配套设施,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部分老旧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回收网点布局不完善、多头管理,普遍存在“低小散”问题,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回收网络;分拣中心规模小、档次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各地政策支持不足,市场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像杭州“虎哥”、宁波“搭把手”等有一定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四)末端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我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严重,存在建设标准低、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等问题。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县(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均还不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6月11日,在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袁家军省长点名指出,全省目前尚有11个县(市、区)没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其中温州占了5个。由此,导致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存在和其他垃圾混合焚烧的问题;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绿化(园林)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缺口较大,满足不了现有处置需求。

原因分析: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个别部门职能分工尚未明确,主动参与、协同攻坚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制约工作进度。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慢,垃圾分类质量有所下降,且防疫用品、外卖包装等垃圾显著增加,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三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未做到入脑、入心、入户,老百姓受传统习惯影响,主动配合分类的意识还不强,自觉性难以发挥和持续,再加上从众心理较强,看大多数人都还没分,也就对参与垃圾分类产生了懈怠心理。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小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梳理工作短板,创新工作举措,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创新,制定详细可操作方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二要坚持机关先行。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干部”这个关键人群,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开路,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做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工作。加大对劝导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培训力度,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成为老百姓的“新时尚”。

(二)提升硬件设施,加快补齐短板。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关键在源头分类,重心在末端处置,末端处置能力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决条件。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建设速度。推进在建或规划拟建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确保设施早日建成投入运行。二要加快补齐缺口。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问题,要紧盯薄弱区域,全力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实现“零填埋”和县(市、区)“全覆盖”。同时,要尽早谋划,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加快补齐易腐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的缺口。三要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理设施清洁水平和环境融合度,切实破解“邻避”困境。同时加快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中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化转运站点布局,实现与实际收集、转运、处理需求相匹配。

(三)聚焦关键环节,完善分类体系。扣紧抓牢每个分类环节,既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民群众的关注点所在。一要突出源头减量。进一步督促超市、商场等落实“限塑令”,指导餐饮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光盘行动”,加强对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控,推进绿色包装的使用,做到源头环节集约减量。二要把好前端投放。在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培育,强化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建议通过赠送家庭分类专用桶、袋,结合物业管理奖惩措施等,深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三要完善中端收运。切实杜绝“前分后混、混收混运”现象,厘清小区到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再到处置场所的责任主体。建立全流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覆盖率。四要提升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合理设置便民回收网点,按区域规划建设废品回收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建立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

(四)突出长效管理,提升工作实效。垃圾分类涉及面广、环节较多、操作性强,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城乡垃圾治理同步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城镇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分类齐头并进、全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强化“常态督导”,建立多层次的监督考核体系,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二要强化激励措施。科学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可以探索运用易腐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居民家庭等方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档案,实现精准发力。三要发挥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和居民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调节和居民(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要鼓励社会参与。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逐步使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以上报告,供审议时参考。

【篇四】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

9、10月份,城建环资委员会在张锡君副主任带领下,围绕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开展了广泛调研:召开了由市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局、环保局、商务局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赴市南、城阳区进行了调研,书面征求了咨询组委员、部分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10月10日,委员会先后实地查看了交运山庄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小涧西垃圾处理厂,并听取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非常重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宣传引导。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了我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目标。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二是居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并行推进。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大类“粗”分,按照“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大件(装修)垃圾、其他垃圾”四个类别分别实施源头分流;对“餐饮饭店垃圾、单位食堂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弃食物油脂”等湿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处理,重点领域推行“干湿分离”。三是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探索,不断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硬件建设,确定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建立了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置体系。四是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自2000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在12年间先后经过三次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于2013年以餐厨垃圾分类收集为突破口,全市3600多家大中型餐饮单位、机关和企事业食堂、农贸市场的餐厨垃圾得到了分类收集,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在市南区开展家庭“干湿分离”试点工作,居民垃圾分类收集参与率达到80%以上。同时在李沧、城阳区部分封闭式物业小区也开展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五是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上半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30.87万吨(其中十区市为127.53万吨,红岛区1.28万吨),较去年同期103.72万吨,增长26.2%。其中卫生填埋86.33万吨,焚烧发电32.16万吨,生化处理12.38万吨。市区生活垃圾主要在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园区、黄岛绿茵环保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处理;四市分别建有卫生填埋场,处理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城区资源化处理率在60%左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主要问题

(一)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亟待加强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广大居民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从源头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特别是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的情况看,垃圾分类处理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由于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于源头垃圾分类设施保障不到位,除了市南区开展试点以外,大部分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未能干湿分离。从政府到社会、到居民家庭,自上而下,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亟待加强。

(二)再生资源等回收系统亟待完善

目前全市废旧物资回收站点3000个,已建成标准化回收站点1214个。总的看,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存在散、小、乱现象,规范化、规模化的回收企业数量难以满足需求,难以有效支撑资源化利用。由于受用地、配套政策与经费等因素制约,已建成并升级改造的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后续发展缺少保障,废旧物资回收亭体尚未纳入城市建设导则进行合法经营。比较规范的回收从业队伍和完善的可回收体系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低价值物品如针织物、玻璃等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而是作为垃圾被填埋或焚烧。当前我市家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除部分依托新天地公司所建成的收运处置网络进行收运处理之外,大部分尚未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收运处理。例如市南区在试点期间设置了有毒有害垃圾桶,虽有专业的队伍收集,但因后续的运输、处置责任不明确,造成收集、运输和处置相脱节。此外,针对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置设施还未建设。居民家庭废品难以有效回收,成为垃圾源头减量化不明显的重要因素。

(三)技术标准与硬件设施成为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瓶颈

在当前占比重过六成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中,餐厨垃圾可以单独收运处理,加工转换为粗油脂、沼气等资源化产品,但是湿垃圾总体资源化利用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作支撑,湿垃圾难以用于制作有机肥或饲料,堆肥“产品”尚未被国家批准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分类出来的果皮、蔬菜叶子等相当一部分湿垃圾经过压水后只好作填埋、焚烧等处理。当前我市湿垃圾实际处理能力为200吨/日,如果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处理,站在垃圾处置终端硬件设施保障的角度看,湿垃圾(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至少应为2000吨/日以上,湿垃圾处理将面临很大的缺口。

(四)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涵盖生活垃圾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与末端处理等过程,涉及到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环保、商务、财政、税务、卫生、科技、宣传、教育等诸多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能力匮乏、处理设施、运行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监督管理职责,面临机构、人员、设备不足,监管职能不足、环卫工人工资较低等诸多问题。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无论是从设施建设、收集管理,还是资源化利用,都亟需建立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政策,特别是经济补偿政策。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生活垃圾分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充分认识开展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浓厚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各类载体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基地,针对不同群体研究不同的宣传方法,从娃娃抓起,做到家喻户晓,真正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切实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覆盖率。

(二)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要加快建立运转完备、规范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整顿、强化管理等措施整合现有的废品回收队伍,促使其规范化、规模化,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优化废旧物资回收点、回收亭体等布局,完善回收网络;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展业务覆盖范围,运用电话回收、网络回收等方式,提高回收效率,方便市民交投;结合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支持回收企业和有条件的加工处置企业在试点小区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并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置纳入回收体系。二要积极推动回收体系与加工处置行业有效对接。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与已有的加工处置企业形成对接,构成产业链条,使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处置企业得到充足供应,保障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加工处置企业存在的税收负担重、产品出路窄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循环再生产品市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因回收价格低导致未能实现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有关部门要通过必要的扶持政策,促进其循环利用,降低环境压力。要积极组织和推动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提高加工处置的科技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资源化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

(三)提升处理技术标准,加快硬件设施体系建设。湿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过六成,要花费大力气解决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障碍和产品出路问题。要加强技术研发,通过完善技术、制定标准,解决当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要具备超前规划意识,技术标准一旦明确,随即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安排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和区域布局,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合理配置,切实做到以资源化利用促进分类,推动减量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健全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准确把握垃圾增量与处理设施建设保障的平衡,既要防止运行处理体系“吃不饱”,又要防止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城”,避免因设施配备不到位、混装混运削弱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推行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

(四)强化政策引导,完善运作机制。对试点工作要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究和指导,形成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运作机制,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公众各方面作用。要根据居民家庭、集贸市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合理确定分类模式;对居住小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机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行垃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保障从源头分类到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转体系建设;针对当前居民分类投放缺乏约束机制、参与率普遍不高的问题,要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对策,包括垃圾处置收费政策的可行性研究等,建立长效的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分类资源利用等奖励与约束性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政府、社会、家庭参与率;要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五)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一要树立垃圾分类处理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进一步细化落实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针对制约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要明确部门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二要突出重点,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工程。瞄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学校、机场、车站、大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的场所,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和集中资源化处置,率先实现垃圾减量的目标。例如充分利用大型蔬菜水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菜皮果壳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三要积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有关部门应当继续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实施电器以旧换新、全装修住宅率先推行厨余果皮粉碎机建筑标准建设、净菜上市、湿垃圾集中就地消纳等工作,减轻集中收运和末端处置的压力。四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试点工作经验与方法,有效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巩固并转化运用既有工作成果,由点到面,坚持路径清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富有成效地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

【篇五】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

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根据今年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x月份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专门印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监督实施方案,成立x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xx,副主任xxx、xxx、xxx带队,深入xxx等x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x个相关部门的汇报。同时,采取专项调研与专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应用于专题询问会的提问清单,为开好专题询问会做基础准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市政府坚持全域推进、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呈现提质提效、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高规格召开全市推进大会,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初步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基层党组织坚守一线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xx.xx%、各县(市、区)达xx.xx%,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xx.x%,xxxx年全市垃圾增长率下降至x.xx%,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市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市对县(市、区)考绩项目和“x擂台·六比竞赛”比拼亮晒内容,全面调动基层积极性。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专班及实体化运行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专业化开展。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三)分类处置体系初步建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共推进”的要求,全过程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是分类投放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市xxx个住宅小区有序推行“高层撤桶”“撤桶并点”,xxx个商业街(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累计创成示范小区xxx个、示范机关xxx个。二是分类运输体系逐步建立。全市已打造分类运输线路xxx条,试点打造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站xx个,健全有害垃圾收运站点管理。三是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分拣(交易)中心xx个,设置xxx个快递网点绿色回收区,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xx%,资源化利用率达xx%以上。四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x共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xx座,日均处理能力xxxxx吨,基本满足现实需求。今年将建成x座处理设施,其中垃圾焚烧厂x座,餐厨垃圾厂x座,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常态化开设“垃圾分类,x行动”等新闻专栏,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同时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等,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基金奖励”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市民养成分类习惯(如鹿城积极探索推广“智能化+积分制+实体超市”的“广信模式”,瓯海区有害垃圾上门收集,洞头区将每月xx日设为有害垃圾“兑换日”等),居民参与率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源头减量还需加大力度。虽然垃圾增长态势有所遏制,但结构性的生活垃圾源头增长不容忽视。目前,我市“光盘行动”“限塑令”等源头减量手段效果不佳、覆盖面不广。虽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已实现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但使用量仍然很大。且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外卖盒、快递包装等废弃物急剧增长,成为源头减量工作的一大难点。

(二)分类投放质量有待提高。老百姓主动分类投放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目前的工作方法主要依赖于桶边督导、上门规劝等高强度人力监管模式,难以持续和推广。执法监管比较薄弱,处罚手段用的还不多、处罚金额也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物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高层撤桶”并未全覆盖。总体来说,分类投放的质量、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分类收运体系有待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还存在漏点和盲点。一是收运环节仍不完善。依旧存在“混收混运”现象,挫伤群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转运设施有待优化。易腐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备不足,垃圾运输车更新改造不到位,部分车辆未达到密闭运输的标准,无规范防护及环保配套设施,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部分老旧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回收网点布局不完善、多头管理,普遍存在“低小散”问题,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回收网络;分拣中心规模小、档次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各地政策支持不足,市场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像x“虎哥”、x“搭把手”等有一定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四)末端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我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严重,存在建设标准低、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等问题。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县(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均还不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x月xx日,在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袁家军省长点名指出,全省目前尚有xx个县(市、区)没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其中x占了x个。由此,导致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存在和其他垃圾混合焚烧的问题;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绿化(园林)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缺口较大,满足不了现有处置需求。

原因分析: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个别部门职能分工尚未明确,主动参与、协同攻坚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制约工作进度。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慢,垃圾分类质量有所下降,且防疫用品、外卖包装等垃圾显著增加,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三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未做到入脑、入心、入户,老百姓受传统习惯影响,主动配合分类的意识还不强,自觉性难以发挥和持续,再加上从众心理较强,看大多数人都还没分,也就对参与垃圾分类产生了懈怠心理。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小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梳理工作短板,创新工作举措,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创新,制定详细可操作方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二要坚持机关先行。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干部”这个关键人群,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开路,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做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工作。加大对劝导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培训力度,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成为老百姓的“新时尚”。

(二)提升硬件设施,加快补齐短板。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关键在源头分类,重心在末端处置,末端处置能力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决条件。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建设速度。推进在建或规划拟建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确保设施早日建成投入运行。二要加快补齐缺口。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问题,要紧盯薄弱区域,全力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实现“零填埋”和县(市、区)“全覆盖”。同时,要尽早谋划,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加快补齐易腐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的缺口。三要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理设施清洁水平和环境融合度,切实破解“邻避”困境。同时加快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中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化转运站点布局,实现与实际收集、转运、处理需求相匹配。

(三)聚焦关键环节,完善分类体系。扣紧抓牢每个分类环节,既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民群众的关注点所在。一要突出源头减量。进一步督促超市、商场等落实“限塑令”,指导餐饮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光盘行动”,加强对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控,推进绿色包装的使用,做到源头环节集约减量。二要把好前端投放。在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培育,强化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建议通过赠送家庭分类专用桶、袋,结合物业管理奖惩措施等,深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三要完善中端收运。切实杜绝“前分后混、混收混运”现象,厘清小区到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再到处置场所的责任主体。建立全流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覆盖率。四要提升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合理设置便民回收网点,按区域规划建设废品回收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建立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

(四)突出长效管理,提升工作实效。垃圾分类涉及面广、环节较多、操作性强,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城乡垃圾治理同步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城镇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分类齐头并进、全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强化“常态督导”,建立多层次的监督考核体系,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二要强化激励措施。科学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可以探索运用易腐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居民家庭等方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档案,实现精准发力。三要发挥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和居民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调节和居民(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要鼓励社会参与。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逐步使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新居民工作年终总结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心得

供销社监事会工作总结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尖兵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总结报告

意识形态讲话稿:意识形态工作会议讲话稿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作总结

派出所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街道财政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参考

防疫工作不到位检讨书

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延伸阅读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改厕工作年终总结范文(通用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7
强化车间班组管理、现场基础管理,生产目标的组织落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产主管年终总结及来年计划(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仓库由贮存物品的库房、运输传送设施(如吊车、电梯、滑梯等)、出入库房的输送管道和设备以及消防设施、管理用房等组成。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及下年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7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下一步将怎样纠正错误,发扬成绩,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干部工作年终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7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慈善总会年终总结(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为了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防汛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形势预报,洪水水情预报,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的调度和运用,出现险情灾情后的抢险救灾,非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产年终总结报告(合集5篇),欢迎阅读与
2024-04-26
税务是税收事务工作的简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机关工作人员年终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居民区,一般指在城市较为集中的居住地,且具有一定规模,满足居民区的还应有相关配套设施,比如:学校、医院、市场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居民区书记年终总结范文(精选3篇),欢迎品鉴!
2024-04-26
财务部门指组织领导和具体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产管理年终总结报告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党员年终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