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范文(通用6篇)

【www.ndcksc.com--学习报告】

人居环境,是指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其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受农村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与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完善措施、加大整治、促进提升,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一、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1.环保陋习较为普遍。长期以来,农村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农村建房不太规范。当前,针对农村建房问题,各地都在加强整体规划编制,但是仍然存在农村建房随意性较大、“拆旧建新”措施落实不到位、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目前不少农村老屋无人居住,缺乏管理,影响村容村貌,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人畜排污管理不当。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菜园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加上鸡、狗、鸭等家禽几乎没有圈养,牲畜粪便随处可见,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苍蝇乱飞,繁殖细菌,极不卫生。

4.垃圾集中处理率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农村垃圾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城市化”。加上农村化学肥料使用率较高,过去农民争抢的天然肥料如农家肥、秸秆、淤泥、杂草等基本没有得到集中处理,日久形成垃圾。

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不强,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现象长期视而不见。

2.管理机制缺失。目前,农村村级组织普遍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缺少稳定的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缺少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内生动力,自觉参与意愿及能力不足。

3.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政府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依旧明显不足,乡镇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治理方面还缺少主动举措,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也存在巨大不足,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社会、村级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坚持综合、多元、依法治理的原则,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为此建议:

1.严格村规民约,强化自我管理。一是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由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环境整治管理办法、畜禽管理办法等,引导全村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门前三包”制清扫卫生、根据审批程序规范建房、按照圈养模式管理家禽牲畜。二是坚决落实村庄规划。通过荒地建菜园果园、消旱厕、清垃圾、净污水、村庄美化、主干道硬化、局部绿化、全村亮化等措施,优化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手机微信、广播电视、“村村响”、宣传标语、横幅等形式,让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环保,自觉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来。

2.鼓励投工投劳,激发参与热情。探索“政府购买原材料、群众参与建设、理事会负责监管”的乡村建设模式,把能让村民参与完成的都交给村民,既加快了村庄绿化、农村道路、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工程进度,也提升了村民满意度。通过组织村民召开村民小组“问计于民”座谈会,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政策怎么样、我们怎么干”开展讨论,把乡村振兴的要求宣传到村组农户,激发群众建设乡村的热情。同时,通过家家户户齐动手,主动参与巷道硬化、污水沟建设、村庄绿化等工作中,让收拾房屋、打扫卫生、清理巷道、圈养家禽成为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动。

4.提倡就地取材,融合乡土特色。大力提倡就地取材,节省建设成本,将本村本土的花草、树木、竹林、石头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因地制宜美化房前屋后,通过规划游园小品、打造菜园果园、改造围栏巷道、建设美丽庭院等一系列村庄建设和维修措施,让一砖一瓦皆成景,一草一木皆有韵,营造浓浓的乡村味道。要加大旧物利用的宣传力度,鼓励村民把旧房中拆下的青砖用于铺设村庄巷道、装饰美丽庭院,把堆积的旧梁、老木、废品等物品收集回收,既清理了村民们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提升了村庄环境,又将废弃的破瓦旧砖、破坛旧罐等嵌入村墙村景和农户庭院,凸显了乡村特色,真正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整合倾向于农村的土地增减挂钩、厕所革命、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明确拆除复垦补偿标准,不搞大拆大建,不过度水泥化,注重留住乡愁与彰显魅力相结合,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村落与危房拆除、巷道硬化、改水改厕、村庄绿化等工程相结合,通过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解决部分建设材料等方式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设资金。

第2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的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相关文件精神,我局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集中力量开展“清洁城镇乡村”活动,现将我202x年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活动实施方案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严格按x月份制定的《xx县交通运输局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实施方案》。每周五,积极开展卫生责任区的大扫除和常态化的全面整治,单位主要领导和活动负责人积极参与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及时整治,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二、深入新农村联系点开展“清洁乡村”

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处级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和县直单位挂点共促“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x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做好我局挂点xx镇xxx村委,xx乡xx村共促“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工作:

(一)捐赠各村委清洁经费xxxx元,专用于“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

(二)按照“六个一”和“八个一”要求,对所辖的主要垃圾集中点进行集中管理,协助村委召开会议,落实了各集中点负责人,并针对多年收集不上的垃圾管理费问题制定了措施,成立了理事机构,签订了承诺书。

(三)大力宣传“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精神,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发动村民建垃圾池。协助xx村委出板报和树立宣传牌。向村民分发“爱我家乡、美化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

(四)制作了一块永久性宣传标语。

四、积极回乡开展“情系乡村、共建小康”活动

我局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回家乡开展“情系乡村、共建小康”活动,每位干部回家乡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教育村民养成爱卫生、重环保的良好习惯,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发动村民建垃圾池。

五、用实际行动组织引导群众

202x年,县交通运输局几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xx镇举行的“建设美丽xx我先行”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引导群众,为建立清洁卫生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xx”活动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2。村规民约、清洁乡村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3。因经费问题,乡村保洁员暂时无法落实。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加大“清洁城镇乡村Rxx;建设美丽xx”活动的宣讲力度,努力做到全覆盖,着力提高村民群众自觉参与清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指导各村委制定好村规民约和建立健全清洁乡村长效机制,确保清洁工作取得实效。

3。用实际行动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爱我家乡、美化家园”活动。

第3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居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二是部分群众自觉性还较弱。虽然大部分村庄通过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了村民主体责任,但是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焚烧秸秆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基础保障还有所欠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村庄自身无力承担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投入,无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及后期维护,农村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而导致村庄脏乱差问题出现反复。同时,一些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专业性还不够强,参与整治能力有限。

相关建议:一是强化群众监督举报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环保和环境卫生问题有奖举报办法,对于各类环保和环境问题发起“清零”行动,如创建本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举报,居民群众可就身边发现的乱扔垃圾、渣土乱倒等各类环境问题通过公众号及时举报,再经调查核实后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二是多渠道开展宣传。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让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同时,加强在校学生环保教育,推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普及。三是不断夯实基础保障。不断完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实效性和综合效益。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各部门加强对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促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村容寨貌整洁,提升群众“三感一度”。

第4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随后各省市县也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2018—2020年的整治,农村“脏、乱、差”面貌不断转变,农村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大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笔者通过在“三农”审计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也发现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发展情况及投入资金力度不一,有的已经达到“高级版”,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当地历史文化风貌融为一体,有的还是“初级版”,只是简单的整清楚、摆清楚。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抽查发现个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存在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不及时、项目验收程序履行不到位、工程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未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抽查某县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8座,包括小型污水处理站、微动力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除2座在建外,36座已投入运行。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体大部分为村集体,长期稳定运营缺少持续的财力支持,投入运行的36座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人维护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3座。

(四)农村公厕未按标准建设及日常管护不到位。通过现场抽查发现,部分农村公厕男女厕位比例未按标准建设、第三卫生间建设不规范、未安装地漏等问题。部分公厕内设施设备损坏未及时修理、公厕周边环境脏乱、管理制度牌标识缺失、公厕未正常开放使用、公厕日常保洁不到位等问题。

(五)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庄未按规划建设村卫生所,部分卫生所医生配备、产权、租赁方式、建筑面积等未达标,部分村卫生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补助资金使用率低,医保定点覆盖不足,部分村卫生所未开通医保定点和未产生医保结算等问题。

(六)农村供水站日常管理薄弱。当前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是通过乡镇水厂集中供水和村级水厂供水,乡镇水厂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维修维护比较正常,而村级水厂一般是由村委派人负责,消毒设备落后,靠人工操作,日常消毒净化管理薄弱,饮水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

(七)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有的认为这是面子上的事,为此不关心、不过问、不参与,缺乏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群众主体意识亟待加强。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虽然通过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此项工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在整治过程中保护好村落格局,保留好农村原有特色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并要关注落后及偏远农村的整治情况,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尽量缩小各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差距。

(二)加强涉农项目监管力度。应建立完善涉农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标准、质量、验收审核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个涉农项目都能够按照规定执行程序。

(三)加强已建成项目设施后期运营管护力度。应建立健全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后续运营管理措施和责任制,杜绝“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应积极推进完善乡村卫生所、医疗设备等医疗设施配置,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等医疗优惠政策宣传,配齐乡村医生,加强对村医的基本技能培训指导,全力推动医保定点全覆盖,提升农村医疗管理保障服务水平。

(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村级饮水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和经费保障,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检测工作,扩大抽查检测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提高村级水厂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快集中供水发展步伐,逐步将分散的个体供水改至集中式供水,增强供水管理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六)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农民是受益的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应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己动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局面。并发挥乡贤能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乡贤、大学生、企业家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支持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

第5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期,我镇组织专班,对农村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中发现,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垃圾越来越多,没有配套的处理处置办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还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特别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随手乱丢,一旦刮风就会满天乱飞,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污点”。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垃圾的处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即时和潜在的危害。随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垃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漏液也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虽然近年来我镇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现如今,农民群众越来越富,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2、在农村,家家门前都有个垃圾堆或者一个露天化粪池,里面的垃圾成份复杂(包括:传统的厨房垃圾;金属、塑料、纸板等包装废弃物;建房、装修、旧村改造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旧电池、光盘等电子垃圾;农药瓶、医疗废弃物等),它们随意地堆放着,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容易滋生蚊蝇,特别是在雨季,污水到处乱流,上面漂浮着塑料袋、泡沫板甚至还有小动物的尸体等,臭气熏天,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还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3、以前,农村做饭一般用灶,而现在大部分用电或液化汽,也有不少农户用上了沼气,所以许多桔杆和柴草都被闲置,这一堆那一垛,时间久了到处都是;还有就是化纤类的破衣烂鞋随意乱扔,到处是一片狼籍。

4、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加之衣物洗涤废水,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势必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农民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 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疟疾、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近期由于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造成大面积手足口病流行,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镇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

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三、建议及对策

(一)规范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改厕。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政府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尚处于缺失状态,首先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其次,解决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同时对拾荒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培

训,扩大其回收的范围,旧灯管、灯泡等有害垃圾也让其以低价从农民手中收集,再由政府收购统一处理;最后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城乡人民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另一方面, 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积极开展四害孶生地治理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除“四害”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卫生防病作出积极贡献。

要巩固除“四害”成果,春秋两季统一开展城乡灭鼠、灭蟑螂活动。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2011年7月6日

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2016-12-25 12:26 | #2楼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为了及时掌握新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近期,周口市调查队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分层简单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市四个县两区8个乡镇单位、50个村级单位、120户农民以及80个乡村干部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生产情况、生活状况、基础设施与环境、文教卫生及社会保障和民主管理与社会治安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等共83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的生产状况:

1、被调查对象200户农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的158户,占79%;养殖业6户,占3%;林业6户,3%;运输及个体经营者30户,占15%。全部调查户的耕地面积1097亩,人口926,人均耕地1.17亩。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了50亩地一眼井,农田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5%和30%。种植业、养殖业农户绝大部分使用了良种生产,主要农作物使用了机械化收割,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为家庭为单位的自种自销, 91%的村没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2、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掌握无公害化和滴灌技术的农户仅占14%。掌握地膜覆盖技术的农户占48%,掌握病虫害疫害防治技术的占69.42%,配方施肥技术的为47%。69%的农户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

――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

1、在被调查的200户农村居民中,2015年家庭总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为16%,8000-10000元的27户,占13.5%,10000元以上的141户,占70.5%。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种植业、养殖业,人均住房面积24.9平方米。农民住房主要是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分别占76%和20%,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器)网络已经覆盖39.5%家庭。

2、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有89.5%的农户家中有彩色电视,有20.5%的家庭中有电冰箱,有68.5%的家庭中有洗衣机,有40.5%的农户家中有电话,有80.5%的农户家中有手机,6户农民家庭中有计算机,6户农民家庭中有小轿车,有44.5%的家庭中有摩托车,有28.9%的家庭中有电磁炉, 但农民的生活条件还有待改善和提高,26.5%的家庭冬天取暖主要靠煤炉,3.5%和1%的家庭冬天取暖用电暖器和空调。有20%的农户饮用自来水,有86.5%的农户饮用井水,农民生活用主要燃料是柴草和煤炭,分别占48.5%和43%。但家庭使用太阳能和沼气的农户只占17%。没有洗澡条件的农户占80%,使用旱厕的农户占93.5%。对当前家庭生活状况基本满意的农户占64.5%,满意的占20.5%,表示不满意的家庭占14%。村里有生活超市的占43.5%,56.5%的村没有生活超市。

――被调查对象基础设施与环境状况

1、近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我们调查的农户所在的村中,75.5%的村通公路。出村道路主要是柏油路和砖渣路。70.5%是柏油路,水泥路只占8.5%。40.5%农民庭院被硬化。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占6%,农户与饲养畜禽不在一个院内的占47%,56%的河流和池塘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

――被调查对象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状况

1、调查显示:80%的农户所在村没有文化活动站,农民获取信息和了解国家政策的渠道和途径是看电视、听广播、和别人交谈、看报纸,分别占96%、22.5%、14.5%和6.5%。96.5%的农户主要娱乐项目是看电视。

2、87.5%的农户所在村有卫生所,持证上岗的合格医生占82.5%,82.5%的农户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生病后一般到个体诊所和乡村卫生所去看病,只有病情严重时才会去县市或外地就医。政府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显得十分重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加大投入,降低农村医疗收费价格。

3、在我们调查的行政村中88.5%的调查村没有养老院,有85%的调查者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因此,应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机制,逐渐消除广大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被调查对象所在村民主管理与社会治安状况

1、村里重大决策决定主要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支部书记决定,分别占38%、41%、17%。家庭重要事项做出决定时主要听取有文化人的意见、家族中老人的意见、听取村里能人的意见,分别占34%、48%、18%。在调查的行政村中占82.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

2、在治安方面,对目前农村治安环境的看法,有11%人认为很好,28.5%人认为较好,41.5%的人认为一般,17.5%的人认为差。

二、农民对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示有强烈的愿望和期盼

在调查的200名农户中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占71.5%,不了解的28.5%。非常关心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户占65%,无所谓的占17%。愿意为新农村建设愿意出资出工的农民占

95.5%,

另外,在调查的200名农户中农户对将来新农村建设有六方面的期盼:第一位的是农户期盼道路畅通、配套设施齐全、实现农业机械化,占第二位的是农户期盼住房宽敞、舒适、有电话、有自来水,占第三位的是农户期盼有医疗、养老保险,占第四位的是农户期盼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占第五位的是农户期盼社会风气良好、村内管理民主,占第六位的是农户期盼生活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家庭消费品齐全。

三、农户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担忧和对目前农村现状的不满意

――农户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担忧依次是:

一是担忧不尊重农民意愿,大搞形象工程。65%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项目,不能尊重农民意愿,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搞形式主义,而使党的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

二是担忧加重农民负担。58%的被调查者担心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增加农民负担。

三是担忧刮一阵风,不了了之。58%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和以前有些工作一样走过场,做形象工程,不是实实在在干事情,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忙忙收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是担忧不实事求是,搞"一刀切"。37.5%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不能因地制宜、突出各地的特色和优势,而搞"一刀切",收不到实际效果。

五是担忧占用耕地。24%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会搞大量工程,占用大量耕地,而使本来就不多的人均耕地再次减少,影响农民切身利益。

六是担忧干部以权谋私。19.5%的群众担心村干部会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谋私利,而不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使群众得不到应有的实惠。

――目前农户对农村现状五方面不满意的情况是:

1是河水普遍污染、用电价格偏高。

2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医药费太贵、药品、药价管理混乱,农村医务人员素质普遍较差,医疗水平低,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手续繁琐。

3是村民普遍法律意识淡薄、偷盗、赌博、封建迷信现象时有发生,综合防范能力薄弱,管理不严教育不够。

4是尽管92.5%的被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小学,但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校舍硬件设施跟不上需要,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童的辍学率比较高。

5村务公开的内容流于形式、村务公开不真实、村务公开内容过于简单。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了30年以来,农业以“承包”为主的分田到户,让亿万农民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吃饱了饭,初步实现了小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差,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并且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受到了影响,而且还有一系列社会问题,譬如“空心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养老问题。

(二)农民收入低,增收难,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生活逐渐富裕,但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土地产出率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价格剪刀差的影响,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还十分有限,大部分的收入是靠外出打工取得,但也不是人人、家家都有满意的收入,2015年周口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如果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包括住房一次性投入、日常生产和生活消费支出、文化教育需求和社会保障支出等,还不能支撑正常消费。

(三)农村基层组织执行力差,农村新农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打算

在农村,部分基层组织成员,由于党性不强,政治责任感不强,文化水平不高,不作为和作不了为的干部大有人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甚至“懒、软、散”,对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不思考、不规划、不发展。比如目前农村农户的住宅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打算,农户是各自为政,放任自流,农户新建的房不少,村容村貌村没有大的改观,宅基地大量扩张,还有浪费土地的现象。

(四)农村社会问题多,解决问题任重而道远

1、农民素质有待提高,按照现代农业新型农民的要求,目前农村、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劳动技能的培训,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也多半干些体力活,挣些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在这次调查中,我市外出仅有6%的农民接受过一些短暂培训。

2、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看病难,吃药贵。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农民生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还时有发生,目前,医疗卫生问题是农民生活的首要问题,与农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3、农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富裕起来的农民十分渴望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国家为了普及中小学教育,目前农村里村村基本都有小学,每乡还有不少中学,但由于师资力量问题、学习环境问题、教师的责任心问题等造成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一个班几个人,一个学校几十个人的现象不在少数,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调查显示:85%以上的村、镇小学,80%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

状况不容乐观。45%左右的中小学生到县城以上学校学习。

4、农村道路问题。近几年,国家加大农村道路建设,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大部分的农村修通了道路,为农村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桥梁作用,但由于质量差,道路通不了

三.五年,又变成了“水泥”路,坑洼不平,并且村内道路无规划修复,遇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无法行走。

5、农村农业信贷问题。部分农民想致富,但无资金的支持,贷款无信用、无担保,抵押手续繁琐,主要原因:一是银行、农村信用社担心农户没有偿还能力;二是缺乏担保、抵押的财产,而得不到贷款。三是贷款手续繁琐;四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它只能解决一些生产性小额贷款,大额的生产经营性贷款仍难以贷到,农民的贷款主要依赖民间贷款。

6、农村环境问题。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生活有了保障,但环境问题毫无改观,农村旱厕和垃圾污染、加之畜牧业养殖污染、企业排污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村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状况每况愈下。

7、农村坑塘利用问题。农村坑塘面积数量可观,目前利用的为数不多,建议政府部门借鉴耕地、林地、荒山承包的经验,只要政府给政策农村坑塘就能变废为宝,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新亮点。

8、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和完善保障体系。

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民承包责任田,可以合理的进行流转,这就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农民可以出租和入股,这样农民可以在互惠互利和自愿结合的原则下,集中土地联合开支,规模经营,把大-片的土地联合起来,由村委组织或农民协会组织经营,或由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技能手承包经营,形成农庄(场)经济体,这样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业种粮的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引进现代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或生态农业,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样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离开土地的农民可成为农庄(场)的股东,也可以参与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成为农业工人。也可以在外务工,经商办厂,也可以专业从事农业服务的经营,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产技术方面的服务,也可以从事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储藏、保障、运输等服务。也可以专门从事信息方面的服务,从而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大流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基层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责无旁贷,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应有所作为,应该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有所打算、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尤其是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方面要有个整体布局,作长远打算,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无序建设。

(三)加强引导,示范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加强对党的富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伟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投入,建成一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使农民真正体验到新农村建设的优越,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使更多的农民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和更加向往,使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变成广大农民自觉自愿的行动,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四)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领域,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尽快脱离传统农业。以全民创业活动为契机,通过建立完善农民创业机制,以降低创业门槛,提供资金扶持,技术市场指导等可行措施,鼓励农民自办产业,可集中在食品加工、手工编制、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二是引导农民向乡镇企业转移。利用招商引资成果,引导村民从以种地为主的农民向以务工为主的工人转变,从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是引导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镇转移,引导他们在城里安家、生活、创业、发展,使这部分农民从根本上脱离农村,减少农村人口基数。

(五)新农村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农村县区,经济状况有强弱之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各县市开发区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城郊土地、人力等资源,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城市,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城镇村庄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新农村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县区比较落后的村庄则可能是改街、改水、改圈、改灶、改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

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第6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我们xx村始终牢固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努力改善我村人居环境质量,现就全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保质保量完成常规化环境保洁

日常的村庄保洁工作我村已经外包给专业的保洁队伍来做,保证每天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都能及时倾倒。村庄的道路环境也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路边没有杂草,对破损的路面也及时进行修复,同时对秸秆进行回收,对树木进行涂白保护。我们还利用各种会议、活动的机会组织志愿者加大对村民的"环境、卫生相关知识宣传。

(二)全面推进卫生改厕工作

20xx年度,我村按照上级政府要求,将卫生改厕作为我村重要工程来实施,农厕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20xx年的改厕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崭新的抽水马桶,厕所里没有了以往的粪臭味,推进厕所粪污治理后,改变了农村卫生面貌,改善了生态环境,两全其美。后期我们也将建立农村户厕维修和日常清洁卫生管理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保证已改好的户厕正常运转和卫生整洁。争取给百姓们带来最好的服务。

(三)强力打造“水美”乡村环境

20xx年度,我村强力打造“水美”的乡村环境。除了对全村的河道进行常态化的日常保洁,清除水草及漂浮垃圾,加强河道乱堆乱建治理以外,我村还重点对老大难的灵北横河进行了生态护坡整治工程。截止目前,灵北横河的改善已经初见成效,河畅水清的喜人面貌已经展现了出来,引得周围群众的众多好评。

(四)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拆除破旧房屋

20xx年度,我村合理规划我村布局,共完成了23处破旧房屋的复垦工作,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使得原先废置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新的用途,真是一举两得。

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仍将把此作为村重点中心工作来推进,毫不松懈,为给我村村民打造一个“水美路畅”的村庄环境而努力!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1、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六篇】

本文来源:https://www.ndcksc.com/fanwen/146977/
延伸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诞生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各种研究性应用策略也为初中教学打开了全新的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合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6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今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纪检监察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报告【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的陈述性公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报告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学习报告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理解、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合集3篇)
2024-04-25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范文(精选
2024-04-25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中国史学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报告集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1000字【3
2024-04-25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