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看见读后感

读后感 |

时间:

2022-03-30

|

推荐访问

【www.ndcksc.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素材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看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见读后感

  阅读了那么多书后才遇到这本文学中的金子,实在令人赞叹。语言是那么朴实无华,情感是那么真真切切。

  富有独特思想的柴静是那么令人尊敬。整本书循序渐进,让人越看越带劲儿。幽默讽刺的笑柄与煽情动人的故事相结合,演绎出这么一本独具魅力的书。

  中国最缺的就是真实,在一件件事件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是所有广大民众所想知道的。作为一名记者,柴静报道的几乎没虚伪,她真诚的为人名服务,为中国服务,为真相服务。也许大家认为记者的话都是真实的,但柴静毫无掩饰地将一位记者轻描淡写却反响极大的故事写了出来。当年北京的三月,柴静他们冻得鼻青脸肿,小心翼翼地走在北京里。风大得很,为了拍出效果,一位记者强顶着寒风,挤出微笑,瑟瑟地脱下外套,夹在腿中,对着镜头说道:“北京的三月,春意盎然……”这让柴静感触很深,看得出来,在此时她喜爱的那个决心,要做一名真实的记者。

  就如同一段故事般,每一个板块几乎都没有少一个人物——陈虻。他一直上演的是一位精炼严格的领导者。他语言犀利尖锐,无论你怎么说他都有能力把你彻彻底底、严严实实地反驳回去。但正因为在这良苦用心的“刺激”下,柴静才能取得今日无比令人崇高的地位。最后一块陈虻的去世让人们感到一丝遗憾。如此出色的领导者,他最杰出的作品不是制作的片子,而是培养的一个个人才。

  我发现,所有功成名就、有巨大反响力的人物,包括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在内,都爱用故事去反应道理,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让全国上下的人沉思。山西是柴静的家乡,但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开矿挖煤,空气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的市长来到别的城市,刚一下飞机就晕倒了。还是秘书了解他,找来一辆汽车向市长脸上一喷,他竟然醒了过来。他边爬边说:“看来这儿的空气不够硬啊。”这是一个有趣生动却发人深省的故事。中国现在的许多城市PH2.5明显超标,一路走就呛一路灰尘。

  《看见》是一本好书,它的作者更是一位好人,若没有她,我们怎能知晓这后面的一幕幕?

  看见读后感

  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也是这篇文章使我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也使我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而《看见》使我得以满足,既认识了柴静也成长了自己。

  《看见》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书的封面是柴静采访中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也毫不怯场地在大家面前玩耍。在农村,能让老人和小孩如此放松地出现在镜头前,那绝不是容易的事情。翻过来,在柴静的简介里,寥寥几句话写完了她的工作经历。不像许多名人出书,在简介里写满各类荣誉、头衔。通过这就给人以平凡有爱、简单真实的形象。

  最浅层的,通过读《看见》确实“看见”了很多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她尽可能诚实地描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人。使我们了解到社会最隐私角落里的一些事,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事。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这都缘于柴静的真实,以及由心而发的热情和关怀。她关注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中的人。无论是擦去失去表姐的痛苦小男孩的眼泪,还是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以准备再次怀孕。虽然看起来违背新闻人的职业准则,但却是对一个正常人情感的回归。因为从理智角度看,报道事件本身不能植入个人情感,否则就失去了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但从情感角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冰冷的事件,唯有用理智的头脑和一颗带有感情的心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情不自禁为故事角色痛心或愉悦,这就是柴静。

  而透过事件,我们站在柴静的角度看这本书,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不断成长的经历。从刚进新闻界的高度自我肯定到遭遇挫折,再到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定位。从早期的青涩、懵懂、“不接地气”到后来的自省、观察和沉淀。她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青涩、困惑,坚持和成长。书中的记录不是简单的叙述,它融合了自己对每件事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己、对记者职业职责的不断思索。柴静对于记者职业的热情和对自我不断打破再纠正的态度令人感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态度和精神,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记者,我们也要有这种对工作、对职业始终保持热情的心态。对于自身的缺憾不足要敢于自我打破,审视自己矫枉过正。“生活里怎样是你的事,上了节目就不能有这个”。因为我们都一样是普通人,会犯错、会惶恐、会困惑,只有由内心而发的热情才是坚持的支柱。不断的自省和思考使我们学会去回归生活,去认识而不是去指责批判。

  从更深层次的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什么是“韧劲儿”,它是对自己要求的坚守。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想,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或附庸。柴静是一个追求“精确”、追求深度的人。当然这也是在她不断成长中所养成的,在她刚进入央视时同样惨败过。她做的第一期节目是关于剖腹产话题,采访录了三十分钟,谈完剖腹产怎么不好就结束了。结果送审后被公开批评“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选择剖腹产是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层面,你找了几个层面?”同样我们在对待工作,处理事情时有没有想过更深层面?是不是只考虑眼前而不顾长远?处理事情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这是我们需要深刻自省的。“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人与人的差别就是从细微处开始的,多想一点,做好一点,终究造就不平凡!

  《看见》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但在书中我看见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觉悟,以及如何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最令人深思的是“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看见》。这是一本震撼人心,使人共鸣的书。没有装饰,没有点缀,阖上这本书仍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味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任复杂的情感与感动静静流淌。

  看见读后感

  很喜欢柴静的《看见》,读此书,就好像看见一个女子的成长过程,从无知无畏的年少轻狂,到理解了解后的从容淡定;从初出茅庐的锋芒毕露到而立岁月的内敛恬静;从自以为是、过于用力的自我到冷静自省、客观自然的大我,没有华丽和自我标榜,没有夸大和说教,只是娓娓道来,只是不带偏见的表述,却自有动人心扉的力量,如此平凡丰富,如此深刻。

  读书的过程中,看见很多感同身受的段落和情绪、很多不约而同的体会和表达,还有一些我自己心里有但是却被她说出来的通透。

  比如她说“最练人的都是遭遇战”,从我自己走过的路来说,这一点感同身受。刚刚毕业到第一个工作单位,强手如云,分配给我一个师傅,甩一个任务过来:要用我从来没有用过的C在UNIX下写一个财务报表程序,要求带界面操作,C/S结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包括TCP/IP通信都自己搞定,甚至师傅带我见过一次用户以后需求也自己去和用户讨论确定,需要什么资料能够列清单请师傅帮忙,但教你怎样写,没门。就这样明白了自己不懂的如此之多,明白了数据库理论、操作系统理论、网络理论但联系实际如此之难,明白了现场应对用户说出“不”字有多么需要智慧和勇气,初生牛犊不怕虎,反正一个人在北京无牵无挂,辛苦也不怕,下班了不回宿舍,憋了一口气,所有工作时间、业余时间都在机房里读程序、写程序,也没有啥文档,只能从师傅写过的程序里寻找思路和套用函数,把不明白的写下来,第二天上班赶紧去问,有的问题师傅告诉你,有的估计太幼稚的问题师傅没时间搭理,自己再琢磨。期间,在加班到很晚从公司下楼回宿舍时,在公司全体大会上置身于遍地程序高手甚至自己写网络元语的无敌高手中无所适从时,很多次想退缩,就好像她说:“我看着电梯工,她松松垮垮地坐着,闲来无事,瞪着墙,永远永远。我强烈地羡慕她。”我

  也是这样羡慕着物业的保洁员与看大门的大爷。就这样在2个月内完成了工作中的第一场遭遇战,比我4年在大学所学到的所有还要多,但也找回了自信,得到了认可,之后的工作任务,因为明白,因为懂得,所以敢于应对,敢于负责,渐入工作佳境,一飘过关斩将,顺利选入金税工程核心团队。回头看看,没啥捷径可走,碰上了,就全力以赴应对,全部心思都在事上,就会忘记了自己的小我。

  比如她在书里说到非典中,在北海听琴的感受,“琴声有千灾万劫里的一点从容”,比较自己的经历亦心有戚戚。毕业后初到北京,除了加班,闲来就喜欢一个人骑车到处游荡,在西单的一个地下通道,一个全身灰色包裹的只剩眼睛露出来的年轻孩子,畅快淋漓的拉二胡“二泉映月”,悲而不怨,哀而不伤,一遍又一遍,我推着自行车停在他身边就那样听,一遍又一遍,但觉得:琴声中全然忘了这个世俗的世界,好像千百年来的轮回中流淌在骨血中的声音。这是我此生目前为止听到的最美的琴声,与技巧无关,是音乐里说出话让人心弦脉动。好像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意料之外的惊喜,让人心怀感激。

  比如她说:“解,不是一扯两断,是需要找到线头,以柔和手势轻轻一抽,让一切归于本来就应。”这一点我亦深以为然:太用力了,反而无力。凡是需要解题不能急于求成,一味用蛮力,适得其反;需先仔细看,不带任何成见偏见看,不断探索找到根本所在,然后四两拨千斤,一击命中。

  比如她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只有当不只是关注自己并且认为“别人可能是对的”,才可能去看见,看见自己的位置,看见别人的亮点。如果太在乎自己,太有我了,就会伪,就会刻意,就会不自然,就会产生抱怨,就会蒙上偏见的面纱看别人、看组织、看社会,而其实: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酸欢慨也就越不足道。“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它的愿望”,如此,能够释然而自然的与别人相处、生活,反而能够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做最好的自己。

  已过不惑之年,人生除了不断的加法之外,开始要有减法。人贵自知,做不到或实在不想做的事情,要开始学会说不,我更愿意把我手里已经接下来的事情尽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就像柴静在书里说的:“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不成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从此而后,人生在世最大的事就是看,不是听说,不是辩白,是看,是看见,是理解,是宽容,然后伸展成长。

延伸阅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11-08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百个》读后感200字【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1-08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百个》读后感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1-08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塑生命读后感【汇编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11-08
《时代周刊》(Time)又称《时代》,创刊于1923年,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特为新的日益增长的国际读者群开设一个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读后感精选三篇,欢迎阅
2024-11-08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贯彻顾客至上主义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11-06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路得记》读后感(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1-06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Saints Day)。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初一作文1000字范文九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11-06
格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éjú,是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范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格局读后感1500字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11-06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话林中小屋读后感二年级(锦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11-06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