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职场励志 |

时间:

2020-09-30

|

推荐访问

保定未来石位置

【www.ndcksc.com--职场励志】

  未來,你可能不屬于任何公司

  文/孫圈圈

  最近又有幾個朋友辭職做自由職業者了,咨詢顧問自己單幹,倒也不少見。

  這次略有不同,幾個先後“單飛”的朋友,聯合在一起,用同一個公司的名義走法律、财務流程。一個人接到需求之後,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長領域,就拉上其他擅長的顧問,抱團兒談項目,項目下來之後再分工合作。

  要說他們是自由顧問?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說,他們是個小咨詢公司?似乎也不是。這個所謂的“公司”,隻有法律上的意義,沒有人是老板,也沒有人是員工。

  如果非要給一個名字的話,它不像一個公司,倒像一個——平台。

  是的,平台。

  優步自己沒有車,隻是用車平台;阿裏自己沒有貨,隻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産内容,隻是内容平台……

  那麽人才呢?是否也沒必要用企業的形式組織起來,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實際上,追溯回去的話,“企業”這種組織形式,最初産生于社會化大生産。

  羅納德?科斯曾經對企業的價值進行過解釋: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勞動市場,人們可以互簽合約,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同時購買他人的勞動。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個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勞動力、進行選擇、在個人之間達成協議、執行協議。

  而企業呢,通過層級制把人們組織起來,進行管理,雖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隻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業就是有價值的。

  然而,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技術方面的變革,也帶來了協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業,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夠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時候,企業就失去了優勢。而這時候,平台則會起來,因爲平台的作用是促進協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業那樣的高管理成本。

  出現這種趨勢的,不僅僅是在咨詢行業,在媒體行業也是一樣,卸嗟哪谌萜教ń?襟w人與讀者直接聯系在一起,傳統的媒體企業顯得不那麽有優勢了。

  在未來,還會有更多行業面臨這樣的變革。而身處這些行業的我們,未來有可能不再屬于任何一家公司,而隻屬于一個平台。

  而一旦從企業到平台,最大的變化就是,個體的作用将會凸顯,而組織的作用将會減弱。

  實際上,即便沒有咨詢和媒體行業這麽明顯的變化,不少企業,也已經在借鑒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進行組織變革,以更加适應未來的發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這些變革,對我們未來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将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從我個人這些年幫各大企業做組織設計咨詢的觀察來看,至少有四個企業發展的趨勢,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趨勢1:【更替】

  企業的存續時間越來越短,個人在一家企業的職業生涯也越來越短

  ——所以,最大化利用企業的資源來爲自己增值,同時密切關注行業動向

  我剛做咨詢的時候,企業做戰略規劃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現在,能夠拿得出清晰的3年戰略的企業,已經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業還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還能維持高增長、高利潤,從而爲你提供高物質回報,也是誰都不能保證的。

  在這種趨勢下,個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業,而隻可能來源于自我價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進入一個企業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假如這個行業衰落了、企業倒閉了,我還可以去哪兒?我的價值在這裏能得到多大提升?(關于價值提升,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你沒錢,真的真的不是因爲不努力)

  除此以外,你還需要時刻關注自己行業的變化,及其對自己的影響,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這些問題,以洞悉行業變化:

  1.這個行業的人才素質,相比以往如何?

  2.這個行業出去的人,身價漲跌如何?

  3.行業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個細分領域?

  4.哪個細分子行業的增長最迅速?

  5.行業有什麽新技術産生?這種新技術會如何影響它?

  6.這個行業的主要增值發生在價值鏈的哪一環?近期是否有變化?

  趨勢2:【無界】

  企業的組織架構越來越靈活,崗位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

  ——所以,找到變化下的内部創業機會,可能會實現彎道超車

  以前做咨詢項目,都是從戰略梳理入手,然後設計與之匹配的組織架構,再梳理各個崗位的職責以及要求,然後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總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蘿蔔填。

  而今這樣的變革時期,僵硬的組織架構、森嚴的等級體系,将會使企業的決策變慢,無法應對變化。

  那麽,什麽才能更快地應對變化呢?人。因爲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隻有人,才可能及時識别變化并快速反應。

  所以,這幾年的組織設計,主題都是靈活:有些企業開始去中層化,隻留高層和基層;有些企業将崗位合并,避免分工過細帶來對人的限制;有些企業,甚至連崗位職責描述都取消了。

  總之一句話,最大化蘿蔔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則可以調整。層級之間的界限、崗位之間的界限,将越來越被打破。

  這種“無界”的趨勢,使得個人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願意做的事,進而會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比如,很多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O2O、社群經濟這些新興概念,往往選擇同時兼顧傳統業務以及新興業務。

  他們會在内部推行兩種架構,一種是适應現有業務的傳統架構,而對于新業務,則采用項目組這樣的靈活組織形式。

  我看到過一些員工,當企業有新的項目時,他們敢于冒險,進入一個前途未蔔的項目組,最後成了,給公司創造了巨大價值,而他們則實現了彎道超車,同時借助企業的資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價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業正在嘗試什麽樣的轉型和新業務,在這樣的業務中,你是否可以成爲其中的一員,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崗位上。

  即便沒有這樣的機會,隻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趨勢3:【聯盟】

  企業與人才、人才與人才的關系趨向于聯盟

  ——着力打造個人品牌

  “聯盟”不是一個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聯合創始人Reid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來的職業将不再是雇傭關系,而是互相投資的關系。企業和員工雙方,爲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對方身上投資。

  然而,爲什麽聯盟、而不再是雇傭呢?除了開頭所說的,互聯網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業結構也有很大關系。

  過去制造業占主流,流程性和重複性的崗位需求大,體力勞動者需求多。而現在服務業逐漸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務業,那麽與之相伴的,企業對腦力勞動者和創新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但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更難監控和管理。

  比如說,你看一個包裝工有沒有好好幹活兒,數數他一天包裝了多少東西就行。但你要評估一個研發人員呢?是看他一天寫了幾份報告麽?顯然很困難。

  所以,對需要創新的腦力勞動者而言,企業能夠控制的隻是他的時間,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決定,企業很難監控和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聯系,形成精神契約,才能讓他足夠投入。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很多種聯盟的形式了:

  給予優秀員工股權期權等長期激勵,從而将個人與企業發展捆綁到一起,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聯盟。

  一些公司雇傭自由顧問,自由顧問并非正式雇員,但會爲公司服務某個客戶或項目,然後按項目進行結算,這是在關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聯盟。

  一些大企業,内部不雇傭研發人員,而采用開放式研發,跟有研究能力的個人或團隊合作,共享回報收益,這是在商業方面跟人才形成聯盟。

  有些企業鼓勵員工内部創業,不光給投資,創業成功了還有可能收購回來,這是在發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聯盟。

  什麽樣的企業願意跟人才形成聯盟呢?所謂的“高端”行業?未必。

  海底撈大家都聽說過:店長及以上員工離職,隻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就給一定金額的“嫁妝”,這就是一種聯盟。

  原因很簡單,海底撈雖然是傳統行業,但餐飲業對店長以上級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們的投入度對業績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一點跟所謂的高端行業沒有差别。

  所以說,越依賴于人才的行業,企業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聯盟關系。

  倘若你希望未來與企業形成聯盟,而不是雇傭關系,那麽,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賴人的行業,同時,着力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品牌。

  倘若你不是這樣的類型,而是習慣于按指令做事,那麽,就去那些高度依賴資本和資源的行業,前提是,他們的優勢可以維持到你的職業生涯結束。

  趨勢4:【分化】

  企業更加重視人力資本投入産出比,資源分配出現兩極分化

  ——讓自己的價值服務更直接作用于産出

  這兩年所服務過的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個原因是經濟的不确定性,另一個原因則是技術沖擊,很多行業被颠覆。

  當市場不利、利潤下降的時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業的成本裏,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塊。

  現在去看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個績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産出比。

  簡單來說,就是花在員工身上的每一分錢,給企業帶來了多少回報。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産出比呢?很多企業采取的方式是:資源重新分配。

  比如,1塊錢分給兩個人,A員工比B員工績效好,過去是A給6毛,B給4毛,資源重新分配之後,現在是A給7毛,B隻給3毛。

  企業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将資源傾斜給高價值員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鞭策其他員工。

  換言之,企業會越來越多地将資源投給那些高價值員工。相應的,越不能産生價值的,企業越會減少投資。

  所以,在這樣分化的大趨勢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給企業帶來足夠的價值,你自己就将沒有價值。

  對一部分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對另一部分人來說,這也是最壞的時代。

  總之,在企業走向平台化架構的趨勢下,我們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業将越來越平台化,表現爲:更替、無界、聯盟和分化;

  2.我們應該不斷通過提問,時刻關注自己行業的發展動向;

  3.主動發現機會,利用企業資源提升自我價值,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4.如果希望聯盟,就去那些相對依賴人的行業;

  5.最重要的是,不隻是個人,企業也應當關注這些趨勢,才能留住優秀的人才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文/孙圈圈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

  ——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关于价值提升,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你没钱,真的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

  ——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我爱范文,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

  ——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延伸阅读
朋友圈那個随便辭職的年輕人,後來活成了什麽樣?  文 謝可慧  前些天,一個职场励志
2020-10-01
低學曆的人,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文 李清,我爱范文职场励志
2020-10-01
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的工作  文 王耳朵先生  1  一個人成功地失業需要多职场励志
2020-10-01
職場中的“我以爲”,真是害人不,范文职场励志
2020-10-01
職場中做到這6條的人,最後都能成功  在職場中,做人,做事都是一門技巧。职场励志
2020-10-01
如何遠離低質量的忙碌,開啓高效率的人生?  文 谧娘  1  曾經,我在一家每天睡前,她会将脑子里冒出的念头稍作整理,写进记事本里。隔一段时间,她也会将职场励志
2020-10-01
爲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  文 阿何  職場上,是否要加班是個永恒的話題职场励志
2020-10-01
有一種辭職叫蓄忠丫茫?幸环N跳槽叫水到渠成  文 朵娘  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我发现我每次在选择本身这件事上耗时太多,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原因是我不敢承担选职场励志
2020-10-01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  文 韋斯托  1  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往往能決定這职场励志
2020-10-01
工資能買斷你的時間,但不能買斷你的人生  周末在球場遇到一個朋友,整個人比之职场励志
2020-10-01
  • 推荐访问